|
莊敬路6巷口-南山人壽小廣場(圖1)
四合一世貿中心建築群
圖1:解說點06
四合一臺北世界貿易中心建築群,分別是:展覽大樓、國際貿易大樓、國際會議中心及君悅(凱悅)飯店。
展覽大樓,簡稱「展覽一館」,樓高7層。行政院「臺北世貿中心策劃推動小組」在民國69年計畫組成「臺北世界貿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」,以利展館與相關計畫的推動。因為位置的問題,興建計畫直到民國70年才解決,民國71年10月16日真正開始進行興建。民國75年1月1日啟用以來,配合臺灣產業的發展腳步,成功地辦理各項長、短期專業展覽,是亞洲地區最活躍的展覽場之一(圖2)。後因經濟活絡、空間不敷使用,而有了二館、三館的設立,甚至後來在南港成立的新展覽館。
圖2:展覽大樓(中央)、國貿大樓(左側高樓)、國際會議中心(左前方建物)及臺北101大樓等
臺北國際會議中心,於民國75年6月動工興建,民國78年11月完工;同年12月4日,在此舉辦「第十二屆亞洲大洋洲婦產科醫學會議」的同時,也宣告正式啟用。因為網際網路的方便,眾人聚集開會的需求減少,加上許多學校民間單位的中小型會議空間取代了部分功能,臺北國際會議中心近年慢慢轉型,近年逐漸成為一些小型演藝活動等租用的場所。
國際貿易大樓,是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的總部所在地,為使用樓層為地上34層、地下3層之鋼骨結構建築物,與臺北世界貿易中心展覧大樓、臺北國際會議中心、臺北君悅大飯店合稱為「臺北世貿中心四合一建築」。有十多國的駐臺代表機構設於此大樓中,包括德國經濟辦事處、駐臺北韓國代表部等,也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現象。
臺北君悅酒店,由新加坡豐隆集團出資,委託凱悅國際酒店集團經營管理,自民國79年以臺北凱悅大飯店為名開幕,民國92年9月21日中文名改為臺北君悅大飯店,配合集團統一全球中文名稱之品牌策略,民國102年中文名再度改為臺北君悅酒店。
對於於該飯店所在地過去曾有不同說法,但依據曾在四四兵工廠任職超過二十年的鄭義波廠長(將軍),提及以前上班的辦公室就約略在君悅酒店的前方,附近還有其他房舍,在日方(軍)建設陸軍倉庫前,此處即是一片農地,較之各種傳說,實情單純多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