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ecent數據載入中... |
解說點016
松山車站(圖1) 松山車站內部「幸福驛站」
圖1:解說點16
臺灣的鐵路最早源自於劉銘傳時代的建設,松山車站位在基隆至臺北這一段最早的路線。最初在清光緒27年(1891)10月20日創設「錫口火車碼頭」,日本時代初期改稱為「錫口停車場」,大正9年(1920)年隨地名變更為「松山」,車站也改稱為「松山驛」。 民國73年興建新站體,民國75年7月15日新的跨站式站房啟用。民國76年7月1日升格為一等站,取代臺北火車站成為縱貫線大部分下行旅客列車的始發站。 民國92年7月28日配合鐵路地下化工程,臨時站房啟用(舊站體拆除)。民國97年年9月21日新建地下化車站正式啟用,列車改行駛地下隧道及停靠地下化月臺。民國98年12月29日新站售票處完工,臨時南北站停止服務並折除。 目前使用中的臺鐵地下化車站,地下一層為候車室,地下二層為月臺,共有兩個月臺、4條股道。行李室設於新建站房東側(基隆端)。 新的松山車站大樓於民國104年10月31日落成啟用,以空橋跨中坡北路聯結A、 B兩棟大樓。A棟的17樓到21樓承租國賓大飯店意舍酒店進駐,臺北松山意舍酒店於民國105年(2016)7月1日開幕,共有189間客房。其餘樓層則為辦公空間。B棟除地下層的車站站體,一、二樓有部分商業空間外,主要是辦公空間用途,是臺灣多家重要企業的總部所在地。 臺鐵局與日本JR四國因為同樣有著名為「松山」的車站,民國102年10月13日與位於日本愛媛縣松山市、由JR四國所營運的松山車站締結姊妹站。其後即維持著密切的往來,為提升雙方交流的層級,民國105年2月25日雙方並簽署友好鐵路協議,相信未來可以加強彼此交流的深度與廣度,促進彼此觀光與文化交流。地下一樓的「幸福驛站」展示空間,就是以此為主題所設計的展示空間(圖2、圖3、圖4、圖5、圖6)。
圖2:松山車站大樓現況,右側A樓、左側B樓
圖3:松山車站內部一景
圖4:松山車站內部「幸福驛站」空間外觀
圖5:「幸福驛站」空間內部一景
圖6:「幸福驛站」空間內部一景
![]() 瀏覽數
![](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