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臺北市立文獻館信義區文史地圖

臺北市立文獻館信義區文史地圖

Recent

數據載入中...

解說點010

虎林街-松山路238巷口(圖1)

臺北機廠東宿舍

圖1:解說點10

前述提到的虎林街菜市場,從忠孝東路口開始順著虎林街往北延伸到接近虎林街70巷—松山路238巷口(自此沿虎林街再往北走的下一個松山路巷口)。沿街擺設的攤子每天有200-300攤之多,相較於臺北其他攤販臨時集中場所,這裡的攤販規模可算是相當大的(圖2)。

圖2:虎林街市場一景

此街區攤販於民國58年年就已存在,臨近街區有眷村(富臺新村)、警察宿舍、鐵路局員工宿舍等集居地,居住的人口較密集、人數較多,雖然有一座永春公有市場,但當時只有數十個攤商,供應量不足以應付所需,加上客源主要以當時公教人員,眷村住民,街邊攤販不論在供給量的補充,或是價格較便宜的特性,都符合住民實際需求,經營至今,歷久不衰。

此解說點所在的社區,最早的起源是屬於臺北機廠的宿舍群。日本時代,臺北鐵路機廠選中五分埔設置員工宿舍,人口稀少的農莊才有第一批外來人口移入。其範圍由松山路(東)、虎林街82巷(南)、永吉路326巷(西)與永吉路(北)圍成的區塊,是昭和12年(1937)10月由日本池田組負責營造竣工的臺北機廠東宿舍所在地。

宿舍土地範圍內共分為8條通,係將房舍區分為官宿舍、眷屬宿舍、單身宿舍,戶數總計有128戶。建物皆為雨淋板樣式,其中,官宿舍之建築係以雙併格局為主,其他房舍建物則屬四連棟建築。臺灣總督府於昭和12年(1937)4 月創立消費部,五分埔宿舍也有消費部之配置。自民國40-41年(1951 -1952)止,區內曾進行宿舍增改建工程,增加容納戶數。

日本時代這裡的住戶主要是臺籍員工,日籍員工多居住在機廠邊的宿舍,一般稱為西宿舍。當年沒有具規模的道路,只有一條小路(便道)通往臺北機廠,絕大多數員工都是步行上班。此宿舍區尚有公用澡堂提供員工眷屬使用,還有一組人員(工匠)住在宿舍區周邊專門負責修繕宿舍,機廠的完善福利不難想見(圖3、圖4)。

圖3:民國61年(1972)臺北市舊航照影像所見的虎林街周邊狀況,引用自中央研究院臺北市百年歷史地圖網站

圖4:日治時期五分埔東宿舍配置圖,引用自《鐵路局臺北機廠歷史與其鐵道產業文化資產之基礎研究》P.50

民國70年,除沿街面外之內部房舍改建為五層與七層的國宅,改建後的五層樓國宅為原鐵路局員工及家眷認購居住,七層樓之國宅則開放給外界登記認購。而後民國75-79年間,鐵路局將沿街周邊土地標售,將永吉路及松山路外圍改建為高樓,目前已無任何日本時代留下的建物或遺跡(圖5、圖6、圖7、圖8)。

圖5:民國44年(1955)臺北機廠東宿舍配置圖,引用自《鐵路局臺北機廠歷史與其鐵道產業文化資產之基礎研究》P.50

圖6:民國37年(1948)美軍航照影像中的臺北機廠東宿舍區域樣貌,引用自中央研究院臺北市百年歷史地圖網站

圖7:民國37年(1948)年美軍航照影像中的臺北機廠東宿舍區域樣貌,引用自中央研究院臺北市百年歷史地圖網站

圖8:松山路238巷口望向臺北機廠東宿舍內部區域

 

瀏覽數  
將此文章推薦給親友
請輸入此驗證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