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ecent數據載入中... |
解說點09
市集廣場(圖1) 想我的眷村兄弟們
圖1:解說點09
早期四四南村的公共空間主要是位於信義路五段28巷的籃球場、巷道上的自治會、公共廁所與巷弄等。村子裡的籃球場,平時是打籃球、騎腳踏車及遊戲的地方,晚上則成為放電影、聊天談話的空間。偶爾,也有居民利用這種大型開放空間,晒被子、椅墊、窗簾等大件物品。此外,巷弄中的小地方也是重要的公共空間,居民除了會在此晒衣物,也會做一些手工副業,偶有小攤販出現販賣物品。而緊鄰南村的信義國小操場,在學校放學或假期就成為居民的活動空間。 信義公民會館於民國92年10月25日正式啟用,面積約四千坪,建築樓地板約七百二十坪,使用面積居其他公民會館之冠。不同於本市其他公民會館主要利用舊有建築物整建修復而成,信義公民會館是由四四南村舊址中之保存眷戶、防空洞、碉堡等所改建修復而成。 目前的信義公民會館區域內,除了改建的4棟房舍作為展覽空間、市民服務空間、餐飲空間等使用外,在兩兩一組的房舍中間也留下了一個廣場,模擬過去眷村場景,讓人想像過去的生活情形之外,也作為市集或舉辦活動使用,讓這個區域能與大眾生活更加結合,吸引更多人親近(圖2、圖3)。
圖2:館區市集廣場一景
圖3:信義公民會館(Google空照圖),途中灰黑色屋頂的就是四四南村整建後的四棟房屋,灰白色部分則是小廣場,其他淺綠色部分則是地景造型。
信義公民會館在型態上由4棟舊有眷村建築所構成,分別是位於松勤街50號、由臺北市政府社會局成立的「臺北市信義親子館」(A館)。松勤街52號的是眷村文物館(B館),詳敘了公民會館成立沿革以及四四南眷村歷史,並且以文物展示、懷舊照片、紀錄片等方式重現眷村生活。松勤街54號的C館目前是以輕食為主的餐飲空間,同時,融合眷村文化提供藝展活動。松勤街56號的D館目前為景新里的里民活動場所,以及可供民眾租借之場地,凡舉辦開會或各式活動都會使用此處。而懷舊的地景與空曠的場地,也讓信義公民會館(四四南村歷史保留區)成為信義區除了臺北101大樓之外,重要的觀光景點、地標(圖4)。
圖4:從信義公民會館中小廣場拍照,可看到四四南村整修後的建物,背景是臺北101大樓,新舊映照的場景反映著時代的更迭改變。
![]() 瀏覽數
![]() |